更多服务
身边环境的“小惊喜”,都与TA有关
作者:吴婷 来源:浦东发布 日期:2023-11-05 浏览

  自浦东新区林长制实行以来

  不少地方发生了改变

  善于观察的你

  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小惊喜呢

  

  今天就来

  看看这两个示范点位

  感受这里的“不一样”

  ↓↓↓

  

  博一小区——橘园

  沪东新村街道

  四季常青的橘树,修葺一新的小道,造型美观的座椅,还有点缀在墙角的中草园,组成了沪东新村街道博一小区居民的又一好去处——橘园。

  

  图片

  橘园的前身为博一小区西南角一处300多平方米的荒地,是小区建成前一处遗留的废弃操场,为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博一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先后拆除园内老旧围墙,治理乱堆物等现象。同时,再到对标“精品城区”建设目标,设计改造荒地、修剪果树,最终推动“橘园”项目落地实施。

  

  图片

  荒地内原有一百多棵果树,是一位小区居民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自行购买并种植的。在果树留不留的问题上,党总支反复与当事人沟通、与园林专家进行现场实地评估,最后决定保留部分品质较好、外观尚可、易于养护的果树,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因保留的大部分果树都为橘树,故名“橘园”。

  

  图片

  “橘园”建成后,在社区能人达人、居民志愿团队,以及“金博”绿景楼“自治金”项目推动下,在园内开辟具有科普宣传性质的中草药园,丰富了“橘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链。如今,一排排果树井然有序,绿植茂盛,各种花卉姹紫嫣红,蝶舞翩翩。橘园的蜕变展示出了公共空间与服务空间融合发展成效,让老旧小区进发出新活力的无限可能。

  三林苑

  东明路街道

  

  图片

  三林苑小区曾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试点小区之一。小区内的架空层设计是当时国家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探索,属上海首例,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其中大部分陆续被居民封闭搭建占为私用,影响了小区环境面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小区内还存在绿化逐渐退化,休闲设施破损,缺少活动空间等问题。

  

  图片

  为此,东明路街道班子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多维度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上下联动,以架空层整治与公共空间微更新为突破口,依据群众诉求,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将三林路1466弄4幢架空层设计改造为邻里客厅“林苑小舍”,同时将小区北入口处装饰性水池改造为睦邻休憩区。通过邀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以举办参与式社区规划师培育工作坊,组建70、80、90后志愿者团队等方式持续改建三林苑小区。

  

  图片

  三林苑目前已有30余名本地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并衍生出第一个小分队“三林花社”,以“发挥团队力量,共创美好家园”为宗旨,发动小区居民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建设中来,并建成第一个由居民设计、实施、养护的法治花园。由三林苑红领巾少年林长参与社区花园建设的故事也改编为儿童舞台剧《我的乘风花园》,成为2022年第二届东明社区花园节亮点节目之一。从三林苑居民区涌现出的一批像李然(民间林长)和李赞(红领巾少年林长)等热衷参与社区花园建设的民间林长家庭和不断萌发的社区花园网络,已成为东明林长制的一张新“名片”。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