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重点地级市中,有10个分布于华东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共集聚8个重点地级市,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在解读时表示,苏州、广州、杭州、深圳、成都不仅综合竞争力强,在资源要素、产业能力、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四维度均表现突出;南京、武汉、长沙、合肥、无锡各维度得分均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生态完备、产业链完善;石家庄、沈阳、济南、西安、长春、青岛、连云港、珠海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形成了发展特色,正积极增强创新能力,做优做强全产业链。
此外,CBIB2023公布的二十大重点产业园区地域集中度更为明显,40%的重点园区位于华东地区,江苏、广东拥有重点园区数量最多,均为4个;北京、上海次之,分别拥有3个、2个重点园区;浙江、四川、河北、重庆、湖北、海南、深圳等地均有1个园区入选。20个重点产业园区已成为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产业要素的集聚区。长三角地区医药原材料企业最多CBIB2023显示,截至今年10月,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聚集了全国82%的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超5.6万家,以浙江省为代表的长三角拥有最多的医药原材料企业。环渤海以山东、河北为主力,共吸引医药制造企业1万余家。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大湾区,成为全国研发、试验企业集聚高地,达万余家,其药品制造与研发领域的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领域尤为突出。广东省医疗器械全国第一,且在高端医疗诊断、治疗等细分环节企业聚集数高达1115家,远超其他省份。而环渤海代表性省份山东省,在医疗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的企业数量上,以高于其他省份10-20倍的规模领先全国。在药品研发生产领域,非传统强省的湖南、湖北两地,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前沿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企业。长三角、珠三角药械龙头聚集此外,CBIB2023显示,今年累计上市企业628家,上市速度放缓但仍有新增。从区域来看,长三角一骑绝尘,吸引医药上市企业、器械上市企业分别134家、55家;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是拥有全国最多的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省份,达27家,在医药上市企业数量上在今年也赶超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从营收来看,2022年与疫情相关业务,依然是企业营收重要增长点。在上市企业营收Top50中,有22家IVD(体外诊断)企业上榜,其中13家IVD企业业绩增长幅度超40%,依然是长三角、珠三角引领。在专业研发生产服务企业方面,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南京、苏州聚集优势明显,合计数量占全国的42%。2023年新增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上,广州市、西安市、成都市分列前三位。在创新研发上,以长三角为引领,大湾区与环渤海紧紧跟随。以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在新药研发、创新药与创新器械上市方面已持续领先其他地区数年。以北京及河北为核心的环渤海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大湾区集群在创新产品在研数上远不及江苏省、上海市,仅为后者数量的一半,但在创新药品及器械上市方面差距较小,尤其创新器械方面,广东省赶超江苏省,夺得全国第一宝座,数量超1.8万家。从TOP10生物医药强省来看,2022年北京创新生物药品上市数量全国第一,且也是该市创新药品上市最多的药品。江苏省、浙江省及山东省在创新化学药品下功夫最深,而中西部的湖南省、四川省在创新中药上市上优势最佳。在资本层面,中西部关注度提升,北京及长三角资金吸纳力强大。人才集聚方面,北上广深研发人才密度居全国首位。近四年CBIB指数稳定增长对比近四年的CBIB指数,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3指数较2019年增长近55%。2023年积极因素增多,市场复苏迹象显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今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虽较去年同比下降5.2%,但企业效益状况正在改善,利润总额逐月增加,9月实现企业利润总额2560.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4.8%,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资源投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较去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创新产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8款创新药获批,其中26款为国产创新药,数量超2022年全年获批数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一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仿制到创新的涅槃之路。”冯雷说道。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卢茜举报/反馈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