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引领区丨“十年磨一剑”!他在浦东圆梦
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前,新区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27万家,占市场主体比重近九成。为进一步宣传典型,展现风采,提振信心,促进发展,浦东融媒体中心联合浦东工商联推出“走近浦东民营企业家”系列报道,立足浦东新区特点,展现浦东民营企业家前瞻、创新、坚守、担当等独特的精神内核,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简介:
肖志华,浦东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2013年回国创办奥浦迈,潜心推动细胞培养基国产替代,带领公司成长为国内“细胞培养第一股”。
在40岁的年纪放弃稳定的高管薪水去创业,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有风险的决定,但对于肖志华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也是有信心能做成的事。当看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细胞培养基方面对国外的严重依赖时,有技术有经验的他,不能接受这一现状。所以,尽管创业初期面临着融资困难等各种压力,但肖志华一直抱着必胜的信念。战略上,他用一直陪伴自己的“逆水行舟”四个字,不断激励自己和团队;战术上,他用奥浦迈的英文“optimize”(优化)所体现的方法,面对一个个问题不断优化自身,最终“十年磨一剑”实现梦想。现在,奥浦迈已经实现了细胞培养基的国产替代,并在2022年9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细胞培养第一股”。
不惧困难立下创业初心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药的一个最核心的原料之一,就像婴儿成长需要奶粉,细胞培养就离不开培养基。”采访时,肖志华指着一堆瓶瓶罐罐里的白色粉末向记者解释。为了便于让大家更通俗易懂地理解什么是培养基,奶粉是他最常用的一个比喻。从大家对于这个词汇的陌生,也可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几年前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还严重依赖国外的培养基。2000年,肖志华前往美国留学,毕业后一直在美国从事细胞培养相关的工作。所以,在国内对这一事物还很陌生的时候,肖志华已拥有多年的积累和经验。2013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肖志华回国加入了睿智化学,负责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当时,国内细胞培养基依然处于高度依赖进口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生物制品发展的自主可控。“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虽然迎来热潮,但它用到的核心原料,就是上游的这个细胞培养基,一直是国际的三大品牌垄断。”肖志华说,“所以当初我就立了个志向,希望能够做最好的培养基,实现国产替代。”怀揣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肖志华放弃了安稳的高管工作和高薪,“下海”创业。奥浦迈从孵化器开始起步,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他和团队建立起了5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到了2015年,随着业务发展,要买设备,要招人,融资变得非常迫切。但对于技术出身的肖志华来说,去跟别人讲故事“画大饼”,是件难事。“特别不容易,一开始完全两眼一抹黑,连财务模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肖志华笑言,而且,虽然当时生物医药已经成为热门投资行业,但很多投资人对于细胞培养基还是不了解。肖志华用过很多的比喻:婴儿需要的奶粉,养花种草需要的土壤……可对方还经常一脸懵。又因为此前都是进口,当他被问国内市场有多大时,也完全说不上来。奥浦迈的Pre A轮融资从2015年年初开始,上半年股市形势大好,资金充裕,可是肖志华讲不好故事;之后,股市突然下滑,“很多基金突然就消失了”,这让肖志华很无奈。下半年又重启融资,直到遇到一个既了解他和团队、又了解奥浦迈技术的投资人,到当年11月份才终于完成这十分关键的第一笔融资。
不断推动优化实现国产替代
此后,随着奥浦迈业务逐渐形成一定规模,肖志华经过了几年的磨炼,对于融资这件事变得熟悉起来,还有了专业团队,不再单枪匹马,之后融资进度越来越快,先后完成了A轮、A+轮融资,引入了数亿元的投资,奥浦迈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2018年,奥浦迈约2000平方米的培养基生产车间和约4000平方米的生物药CDMO(研发生产外包)平台相继落成,进入细胞培养基和CDMO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到2021年,奥浦迈新增了约6000平方米的培养基工厂,也是在这一年,第一个使用奥浦迈培养基的抗体药上市,这使肖志华实现细胞培养基国产替代的梦想初步实现。
之后的2022年,奥浦迈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细胞培养第一股”,并在美国注册了海外公司,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今年,约6000平方米的生物药CDMO平台又将落成。产品性能方面,肖志华也在不断推动优化。“每一个培养基都是不断优化的过程,不是说原来有这个技术能力后面就不用研发了,更高性能的产品都是我们这些年一点点开发出来的,尤其在过去这几年。”肖志华说,“我们跟进口的培养基一起PK,在产品性能指标方面表现更优,同时价格上也更加有优势,所以我们在过去这几年的业务增长非常快,2015年到2022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78%。”目前为止,奥浦迈已经服务了超过1000家国内外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也有超过200多个临床及商业化生产的生物药采用奥浦迈培养基或CDMO服务。“确切地说,我们在中高端市场,在蛋白抗体的市场里,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肖志华自豪地说。
期待从浦东走向国际舞台
说起十年磨一剑的个中甘苦,肖志华用自己的座右铭“逆水行舟”来比喻。这四个字一直伴随着他,如今也悬挂在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我觉得这整个过程有挑战,但还是很快乐的,倒也不觉得苦。” 他说,创业过程本来就是这样,关键在于自己怎么调节。“我当初创业的时候给公司起名字叫奥浦迈,来源于英文optimize优化的意思。产品的开发不断地去迭代、创新、优化,做公司也是一样,虽然创业过程中遇到非常多困难,但就像我们公司的名字一样,我们持续地在学习,在优化整个过程。”对于选择把浦东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肖志华觉得这个选择十分正确:“首先浦东具有区域和产业优势,很多创新药都是在浦东研发出来的;第二个是人才优势,这里人才聚集,我们很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第三,很重要的是浦东的营商环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奥浦迈的快速发展和成功依赖于我们能够在这里非常安心地做我们该做的事,不断地去创新研发,把产品越做越好,也能不断地吸引资本来加持我们。”他说,“奥浦迈”中的“浦”,第一层意思就代表着扎根浦东,第二层意思是指黄浦江的浦,因为培养基就像水,希望奥浦迈的产品能像黄浦江的水一样源源不断,走向全世界。
肖志华在浦东实现了梦想,也见证了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生态圈,未来我觉得应该是进一步地让这个生态圈运转起来,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培养出优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作为浦东工商联副主席,肖志华认为,在浦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浦东工商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浦东工商联生物医药委员会的会长,他也将持续为助力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链做大做强、建立优质产业生态圈贡献一份力量,努力带领奥浦迈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让浦东的民营企业在国际舞台绽放更多光彩。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