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打造“林绿共荣,人城共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浦东引领区建设奠定良好生态环境基底
来源:浦东时报 日期:2025-01-23 浏览

  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氛围,是“生态浦东”建设的美好底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区生态环境局下属各职能部门多措并举,打造各类重点、亮点绿化景观,全力守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致力于打造“林绿共荣,人城共享”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浦东引领区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

  

  新区林业站:党建领航、科技兴林,共绘智慧林业生态梦

  浦东新区林业站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先后获评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绿化市容先锋”党组织示范点、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聚焦主责主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2024年,林业站坚持围绕“增数量、提品质、调结构、惠民生”,紧扣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两个核心指标,推动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谱写“林绿共荣,人城共享”的生态乐章。

  探索林下经济,挖掘林地产业新价值。成立林下经济工作小专班,区镇村各级积极探索森林经营模式,挖掘林地产业价值,完成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茶苗约百亩、药材约500亩,林茶试点取得成功。

  环上公园运营上正轨,打造休闲娱乐新高地。2024年12座环上公园累计接待游客量约625万人次。通过打造打卡点,设计公园形象IP,引入一尺花园、啤酒音乐节等专业运营和便民项目,“园内外交通”“餐饮服务”和“娱乐活动”三大服务领域质量显著提升,增强市民游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科普宣传创新高,掀起湿地、昆虫科普新热潮。借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各类主题活动,依托金海湿地科普馆,开展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全年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20万人次。建立了浦东新区灯下昆虫科普展示馆,自2024年3月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6000人次。

  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屡获佳绩,谱写野保湿地行业新篇章。近几年,林业站在野保湿地工作上取得了亮眼成绩。在2023年度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管理考核中,获得“金海湿地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管理成效排名”双第一。金海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入选“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成功办理上海市首个野生植物案件(金毛狗蕨非法交易案),并入选浦东新区司法局2023年度优秀案例入围名单,在全市联合执法培训会上作优秀案例经验交流。

  周氏啮小蜂试点,助力生物防治新实践。在美国白蛾重点防治区域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5000颗,从根本上减少了美国白蛾次年繁殖的基数,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

  科技赋能,“智慧林业”提质增效

  林业站坚持区镇联动、管执联动、管养联动,强化林长制平台运用,加快提升精准服务群众的能级和实效,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试点无人机夜间巡查,构建全方位巡防体系。沔青公园等8个环上公园引入无人机进行空中巡视,目前已规划60条无人机航线,与地面安保巡查相结合,实现24小时全面监控。

  积极打造森林防火平台、智慧林业综合应用平台。将信息化与业务日常工作相结合,积极打造智慧林业综合应用平台,不断优化、实战运用,整合业务工作,形成林绿资源“一张图”“一网络”“一套数”,提升林业管理的精度和力度。有序推进浦东森林防火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的功能目标,提高新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加快问题处置效率,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深化“三防”措施,加强沿海地区秋冬季候鸟保护。加强技防,更新公共视频设备,关键区域增设摄像头;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电子围栏并发送警示短信;利用无人机巡查偏远地区。加强物防,在重点捕猎和张网区域设置警示牌,在重点交易场所张贴禁售野生动物海报。加强人防,制定巡护方案,加强属地化巡护值守工作;联合多部门提高巡查和执法频率。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林业站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建领航、科技兴“林”,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以更严标准、更高质量抓好主责主业,为加快建设美丽浦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而奋斗。

 

  新区绿化中心:厚植浦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浦东新区绿化中心坚持以“责”立魂、以“新”立行、以“实”立风,牢记初心使命、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为厚植浦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贡献力量。

  倾力打造优质公共产品

  绿化中心坚持以“新”立行、以“质”致远,倾力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以出精品、出亮点为核心,提升绿地新能级。以花卉花境景观、主题景点布置为切入点,在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建设城市精品景点,保障公共绿地、行道树、景观花卉、路口景观、立体绿化的景观面貌。新增口袋公园20座,完成砂岩广场等主题景点建设5个、锦绣路南侧及罗山路西侧绿道建设、云山路特色道路创建,以及川杨河北侧绿地、张江显示度等景观提升工程,全力推进锦绣公园景观优化提升、小陆家嘴连廊特色绿化等区级重点关注项目。

  以提质增效惠民为导向,探索公园新场景。在全区城市公园布置花坛28981平方米、花境48047平方米、特色园艺景点78822平方米,11座城市公园参加市级园艺展示荣获16个奖项。完成全部直管公园厕所的适老适幼化改造,推动锦尊体育公园等5座公园响应“国球进公园”设立室内乒乓球室并免费开放,为世纪公园等10座公园划定帐篷搭建区。进一步延展“公园+”内涵,推动科普、咖啡、影视、戏曲等元素融入公园建设,举办园艺大讲堂36场、科普活动75场、戏曲沙龙130场、园艺展示102场,打造陆家嘴国际咖啡文化节等特色品牌。

  实施“建管用”一体,打造“滨”“水”新样板。以“管理保障”为工作任务,建设可亲可游的“滨”“水”宜居空间。打造新华滨江巨紫荆植物、洋泾港月季花墙等特色景点,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调整东岸滨江部分限制性行为区域,设计并增设水环专用出入口栏杆,开展《东岸滨江文明骑行公约》和电瓶车禁入专项宣传共22场,与属地街镇、城管开展联勤联动。东岸滨江推出以文脉园为首的City Walk路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年接待学习参观30余场次、完成活动备案100余场。陆家嘴水环全年完成市领导健步走、生态局生态巴士线路讲解等接待任务保障20余场次。

  推动专业化锻造,培育行业新动能。组织开展行道树剥芽、新优品种花灌木修剪等专题培训10项,有效提升养护队伍专业技能。组织城市园林技能比武系列竞赛的花箱布置、春季花坛设计与布置、植物与病虫害识别、花境布置、秋季花坛设计与布置、行道树机械化修剪等竞赛6项。其中,植物与病虫害识别、花境布置两项市级竞赛在浦东举办,绿化中心荣获特等奖、团体一等奖、最佳人气奖、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浦东综合排名第一,展示了浦东绿化的专业风采,不断磨砺行业技能的“核心竞争力”。

  解锁互动型体验,激活“群绿”新品牌。打造“绿馨驿站”品牌,全年开展自然课堂4场次、园艺科普夜课8场次、花卉园艺进社区活动19场次(覆盖街镇19个),制作线上科普系列视频7个主题共8期。会同农发集团,推进浦东首家乡村园艺中心——老港红窑市民园艺中心落地。联合区林长办,设计制作“如何修剪高大树木”宣传材料1.2万册,并面向全区36个街镇的基层居民区、业委会发放;设计制作“居住区树木修剪”普法动画,并在全区各行业公园的电子屏滚动播放,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全力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

  绿化中心坚持以“实”立风、聚焦攻坚,深化行业长效机制,全力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径,积极保障服务民生。

  深化新机制,保障24小时开放。为已开放78座公园量身定制“一园一策”,并完成《公园24小时开放公约》《浦东新区公园24小时开放管理办法(初稿)》《浦东新区产业园开放导则(初稿)》等制度办法的编制,确保新区公园、园区24小时开放工作迈上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轨道。

  制定新计划,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协助生态环境局制定《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区级《市花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等,配合生态局通过征询座谈讨论形成《浦东新区陆家嘴水环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在立法出台后积极走访沿线各街道,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探索新模式,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创建“区街镇企绿化联盟”,采用绿化中心提供行业指导、街镇牵头协调、养护单位现场落地的工作模式,统筹业务资源,凝聚各方合力,配合街镇解决社区涉绿问题。主动学习借鉴兄弟区的先进经验,制定《浦东新区关于加强居住区绿化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居住区绿化等民生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绿化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化四提升”的要求,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级,优化服务水平,为建设美丽浦东而努力奋斗。

  湿地保护 九段沙交出亮眼成绩单

  走进九段沙湿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天光水色交相辉映、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这颗镶嵌在长江入海口的璀璨生态明珠,自2000年成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得益于管理部门管护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日益完善,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

  继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九段沙保护区在近两年内又先后被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九段沙湿地生态环境法治教育基地也成功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第二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再次彰显了九段沙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成效。2024年,保护区继续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监测、巡护、科普三大核心举措协同发力,打好湿地保护组合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监测为本,精准掌握湿地家底

  湿地生态系统基础监测是了解九段沙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湿地修复、科普宣教等一系列工作提供大量的一手数据支撑。

  九段沙保护区常年针对地形地貌、水土环境质量、高等植物、浮游生物、昆虫、大型底栖动物、潮沟游泳动物、鸟类和盐沼蓝碳等对象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监测。建区20余年间,监测记录到鸟类20目53科237种,其中包括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1种;高等植物18科54属63种;大型底栖动物7门12纲126种;浮游生物13门22纲488种;昆虫13目132科372种;鱼类135种……“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这些不断更新的宝贵监测数据不仅是九段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的有力佐证,更是保护区各项保护举措落到实处的生动缩影。

  巡护为要,全力守护湿地安全

  常态化开展的巡查巡护工作,能够有效打击、震慑各类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以高压态势确保保护区内生态安全稳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遵循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批示,2024年,保护区深化了与渔业渔政管理部门、长航公安、海警、海事等单位的联合执法合作机制,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大了巡护范围、频次,进一步织密了湿地生态安全“防护网”。

  年内,保护区已执行巡查76次(含无人机巡查42次),总航行时间约533小时,清理渔网渔具18副,清理海漂垃圾共14次、约1230公斤,清理废弃机具约5吨;开展固定设施设备巡查9次;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次,制止处理违法活动5起,实施登船检查6次,驱离违规船舶10次;对保护区内26起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批后监管。

  科普为媒,共筑保护湿地意识

  湿地保护同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不懈努力。九段沙保护区一直致力于面向各类群体、各年龄段人群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以期推动湿地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保护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生态文明科普宣教阵地,在资源整合上下足功夫,不断延伸科普宣教服务半径,健全科普宣教工作网络,切实提高了湿地保护公众参与度。一方面,主动升维拓域,丰富“科普+”形式,携手合庆镇、陆家嘴活力风琴党群服务站、长航公安等多家单位,创造性地推出涵盖文化旅游、法治教育、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4万名公众的热情参与。

  其中,“科普+党建”充分发挥了党建的桥梁枢纽作用,通过生物多样性展览、专题科普沙龙、趣味互动游戏,为周边居民、都市白领、学校学生打造了一个地铁口的九段沙湿地“科普驿站”;“科普+游戏”则跳出了传统科普宣教的课程框架,选取备受当下青少年群体喜爱的剧本杀游戏作为湿地保护知识的传播载体,以一起发生在保护区的真实案件为蓝本,精心创编了湿地保护领域首个沉浸式科普剧本杀《沉默的野鸭》。

  另一方面,鉴于青少年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扮演着生力军的关键角色,保护区着重深化馆校合作,与新区7所中小学校携手建立“馆校联动”机制,制定九段沙“馆校共建”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开展了九段沙湿地探究科普夏令营、“探访九段沙”主题教师研修活动、“沉默的野鸭”九段沙保护区推理科普沉浸式剧本杀等活动,激发了青少年保护湿地生态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为后续馆校共同孵化九段沙湿地专题科普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是九段沙保护区建区25周年,也是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周年。新征程新起点上,九段沙保护区将聚焦上海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继续躬身耕耘、大胆创新,全力守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安全,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筑牢生态基底,为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九段沙样本。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