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看,我们小区就是一个‘露天美术馆’。”9月中旬,在居民的赞叹声中,“刘毅社区展:从美术馆内墙到东园二外墙”展览的海报和前言栏,在陆家嘴东园二居民区所属的东园三村正式上墙,“露天美术馆”第一期宣告完成。
东园二居民区的“露天美术馆”,是著名策展人、“社区枢纽站”发起人王南溟带领团队,继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东昌大楼“楼道美术馆”、市新小区“艺术电梯”等项目后,在陆家嘴街道开展的又一个“艺术社区”项目。项目从策划到落地整整一年,王南溟有感而发:“‘艺术社区’就是一个基层社会协商的实践场。”
“艺术社区”不扰民
作为陆家嘴摩天大厦掩映下的老旧小区,东园三村于2年前完成了整新工程。“小区楼房的墙面变干净了,但是留下了大片空白,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美化?”东园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庆介绍,他们起初曾组织讨论,也有居民推荐了墙绘设计公司来做方案,最终都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而作罢。在陆家嘴社区委员会的牵线搭桥下,去年夏天,沈庆将王南溟邀请到小区来考察。
“一个老小区,有这么多干净、完整的墙面,确实很少见。”王南溟说,在双方的协商沟通下,决定将墙面作为此次“艺术社区”项目的实践场所。他将碧云美术馆2022年举办的“刘毅:从外面,走到里面,又看向外面”展览中的作品,从美术馆墙面“移植”到小区不同位置的3面墙上。这些作品原为艺术家刘毅的手机绘画,经由数码打印放大而成,而从室内转移到户外,视觉效果又截然不同。为保证作品历久如新,团队特地采用了防雨防晒材料进行喷绘。
然而,老小区也存在着种种局限,“艺术社区”必须因地制宜。近年来,东园三村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位占据了众多小区过道。为此,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出面沟通,取得车主的谅解,将某面墙边的停车位暂时辟为创作区域,王南溟团队就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作业,最长也不会超过一天。“‘艺术社区’不是来扰民的,是来服务居民的。”在王南溟看来,当车主把私家车移出车位时,作品的一个局部就会显露出来,让人在惊鸿一瞥中感到身心愉悦,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美育效果。
由于展览作品分散在小区的不同墙面,为了提升“露天美术馆”的整体感,王南溟团队决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展览海报和前言栏。然而,王南溟心仪的建筑墙面,却属于电网公司。于是,沈庆主动出面沟通,很快取得了电网公司的认可。“我们用一种可装可卸的立面框,来制作海报栏以方便电网公司必要的安全检查,同时用网格布材质打印海报,尽量透出背后配电箱的底色。”王南溟笑着说,“有了统一规划,小区就更像美术馆了。”
带动更多居民美化生活
所谓“艺术社区”,既要有外来艺术家送艺术,也要由居民主动创造艺术。在“露天美术馆”项目开展过程中,“社区枢纽站”团队同步将美术馆公共教育带进社区。刘毅受邀来到东园二居民区,举办了一场手机绘画亲子工作坊。
在刘毅指导下,大人孩子们学习了手机绘画的理念与方法。现在的孩子对手机、平板一类的电子产品并不陌生,刘毅鼓励活动参与者观察身边的人与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小朋友也非常主动地与刘毅互动,创作了带有童真稚气的画作。后来,“社区枢纽站”团队选择了两幅作品,经亚克力彩打后安装在了小区健身苑处的外墙上,与刘毅的作品呼应。此外,团队还选取小区靠出入口的一面墙,组织了上海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带领20多名小朋友对刘毅的作品进行临摹,创作墙绘。上述艺术实践产生的影像、文字等艺术文献资料,都陈列在东园三村居民活动室的美术新空间内。
回首过去一年,沈庆看到“艺术社区”建设达到的社会治理成效,感慨当时选择“社区枢纽站”团队是“选对了”:“比起动辄几层楼高、孤零零的一幅墙绘,还是‘露天美术馆’内容更丰富,更接地气,参与的人更多,艺术普及的效果更好,还能带动更多居民美化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是通过一次性工程整体改变小区面貌的。‘露天美术馆’的每一步,都是在一点一点的推进过程中,与居民慢慢建立信任,彼此了解对方的诉求而达成的行动。”如今,王南溟开始策划起了“露天美术馆”第二期。在他的设想中,将有更多墙面留给居民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家与居民之间的对话,将在第二期‘露天美术馆’中产生更多亲子艺术公共教育作品。”
浦东招聘网最新招聘信息